做免疫组化时,般都会封闭。以减少假阳性。
封闭主要是用于封去切片上些非特异性吸附。用种非特异性的
蛋白,把那些容易吸附蛋白的空间和位点占起来,这样,加上
抗体时,抗体只能与对应的抗原去结合了。
般封闭可以用5%的BSA,这个价格便宜,而且效果还行。但理论上,用与二抗同来源的正常血清会更好。
比如,抗为国产的兔抗IL-2,二抗用标记的羊抗兔IgG。那么,封闭血清就选择与二抗同来源的正常羊血清(般为山羊)。而同理,如果抗为羊抗IL-2,二抗可以选标记的兔抗羊IgG,封闭血清选择正常兔血清。
使用时,可以用PBS将正常血清稀释20倍,直接滴加在切片上,37℃度10-30分钟,直接甩掉,不洗,轻轻的吸下旁边的液体,再加抗。听说4℃过夜比起37℃两小时背景会干净些。当然,时间也会长些。
免疫组化中的血清封闭原理
先加抗后再封闭的话,抗就会结合到固相表面上,这种结合力是非特异性的疏水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是比较强的,经过处理的固相表面如硝酸纤维膜,酶标板对蛋白的吸附力更强,你再去封闭就没有作用了。
当然,也不是说封闭蛋白就完全不会封闭掉抗的蛋白结合位点,在蛋白过量的条件下,蛋白质之间会有黏附和堆积作用,但这种作用通常是不稳定的。
如果你所选择的抗与固相抗原亲和力较高,在适合的buffer条件下,抗会竞争它的结合位点。蛋白质之间那点黏附和堆积作用力当然竞争不过它啦。
" 组织中非抗原抗体反应出现的阳性染色称为非特异性背景染色,常见的原因是蛋白吸附于高电荷的胶元和结缔组织成分上。有效方法是在用第抗体加制备第 二抗体动物之非免疫血清(1:5~1:20) 封闭组织上带电荷基团而除去与第抗体非特异性结合。必要时可加入 2%~5% 牛血清蛋白,可进步减少非特异性染色。作用时间为 10~20min。 也可用除制备第抗体以外的其它动物血清 (非免疫的)。有明显溶血的血清不能"
"对消除背景的非特异性染色有很好的效果。当然使用特异性高、效价高的
第抗体是重要的条件。"
"抗原-抗体是免疫球蛋白分子上的抗原结合簇与抗原分子上的抗原决定簇相互吸引以及多种分子间的引力参与发生的。这种反应没有化学键的形成。抗原-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